随着新型“药物”被媒体逐渐曝光,民众也了解到,虽然这些“药物”有着不同的名字,“听话水”“失忆水”“乖乖水”,但其实这些“水”就是新型的毒品。近日,南京栖霞法院发布一起走私贩卖毒品和洗钱的案例,多名被告人被判刑。
一份快递引出一桩走私精麻药品案
2021年3月,一份从境外邮寄给南京某高校在读研究生李某某的快递进入警方视线,民警根据快递信息研判挖掘,发现这是一个面向全国、通过境外软件非法贩卖麻醉药品和精神药品的“地下市场”,贩卖对象涉及全国多个省市。
【资料图】
后民警通过布控将被告人李某某抓获,在其手中及宿舍内查获溴替唑仑、咪达唑仑、三唑仑等药品。前述药品均系毒品,其中,溴替唑仑、咪达唑仑系我国管制的二类精神药品,办案人员就此顺藤摸瓜挖出涉及50余名被告人的网络贩卖精麻药品链条。
精麻药品用途“毁三观”
被告人年龄集中在20岁至30岁之间,职业涉及社会多个阶层甚至是在校学生,均有一定文化程度。出于猎奇、寻求刺激的心理购买精麻药品后,有的为了检测“药效”,甚至不惜自己以身试药;有的利用家庭成员共同生活、同学、同事等便利条件,选择较为熟悉的身边人作为侵害对象,伺机下药实施犯罪,并拍摄照片、视频,既严重冲击社会伦理道德,更触犯了法律底线。
斩断走私贩卖精麻药品链条
该案的犯罪模式为卖家在境外使用网络社交软件组建聊天群,发布广告、传授使用方法,通过暗语与境内多名被告人私聊,买家明知此类麻醉镇静药物是国家管制类精神药品,且系通过国际快递从境外直接邮寄至境内,仍付款购买。为了掩饰、隐瞒毒资的性质和来源,另有被告人黄某某提供自己和他人的支付宝账号用于收取和转移毒资,进行“洗钱”。
栖霞区法院经审理认为,被告人违反国家对毒品的管制规定,从境外以邮寄的方式购买、贩卖国家管制类精神药品,其行为已构成走私、贩卖毒品罪。被告人黄某某为掩饰、隐瞒毒品犯罪所得的来源和性质,提供资金账户给他人使用,并通过转账的方式转移资金,其行为已构成洗钱罪。最终,法院依法对上述被告人以走私贩卖毒品、洗钱等罪名进行判决,坚决斩断走私、贩卖精麻药品链条。
【法官说法】
近年来,为躲避警方查缉、降低目标群体的戒心,新型毒品开始了形形色色的“变装”,它们披着常见食品药品的外衣,悄悄潜伏在日常生活中,极具欺骗性和诱惑性。在个别年轻人群体中流行的“失忆水”“听话水”等软性毒品,都是以新型毒品为主原料。低剂量服用时,会使人情绪亢奋,而高剂量服用则会产生强镇定作用,使人昏睡、昏迷甚至死亡。
在此提醒大家千万不要出于不良心理购买精麻药品,也不要认为通过网络购买难以追查而抱有侥幸心理,一旦购买使用,就可能引发治安案件甚至刑事案件。同时,提醒大家在外出聚会时,要注意加强自我保护,不给犯罪分子可乘之机,发现情况及时报警。
扬子晚报/紫牛新闻记者 任国勇 通讯员 吕超 焦丽敏 柳俐慊
校对 陶善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