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粒创新药从实验室到进入临床试验的阶段,通常被称为“死亡之谷”。
(资料图)
含义有二:一是成果转化的技术难度高,成功率低;二是耗资大,没有持续的资金输血,新药很可能半路夭折。
谈到杭州生物医药产业,不能不提杭州医药港。作为杭州生物医药产业布局的核心区,当前,位于钱塘区的杭州医药港已集聚生物医药企业1600余家,默沙东等全球10大知名药企有7家落户于此。
去年钱塘生物医药产业营收突破500亿元,占全市近一半,三年落地近百个亿元以上项目,成为全省唯一集“万亩千亿”新产业平台、省级特色小镇、全省生物医药与医疗器械产业集群核心区于一体的产业功能区。
看到我们“‘营’在杭州·一起来打擂”栏目首篇聚焦了政务环境赛道上的好做法,杭州医药港“坐不住”了——“在经济生态环境赛道上,我们有个‘六链’融合发展模式,护航生物医药产业跨越‘死亡之谷’有效果。”杭州医药港相关人士表示。
想企业所想 构建“六链”完善产业发展要素“拼图”
今年2月,钱塘区签下新年“第一大单”——总投资约20亿元的斯微生物项目落地杭州医药港,这也意味着斯微生物将在杭州医药港孵化并成立动保疫苗项目,建立完整的疫苗研发与生产体系。
公开信息显示,作为国内率先开展mRNA药物研发和开展mRNA肿瘤精准疫苗人体临床试验的创新型企业,斯微生物依托自主知识产权的mRNA脂质多聚体纳米递送技术平台(LPP/mRNA),在人用预防性疫苗、肿瘤疫苗、抗体药物、动物保健、蛋白替代疗法以及医学美容等领域进行了全面布局。
“这个项目的核心之一是我们企业的自主专利技术,杭州医药港的完备产业链会给我们后期的研究、审批、生产等环节带来极大便利。”企业相关负责人表示。
具体来说,医药港的“六链”融合发展,包括创新链、产业链、人才链、政策链、金融链、服务链这六个方面。
比如产业链方面,针对项目发展的临床前研究、临床试验、审批上市等全生命周期环节,钱塘构建全链式产业生态。
临床前研究阶段,医药港引进了动物实验中心;到了临床试验阶段,和省内六家三甲医院联合共建了临床试验中心,特别是浙大一院的临床试验中心,已与区内16家企业开展21项合作;产业化生产环节,引进药明生物、澳亚生物等国内知名CDMO头部企业,为企业提供专业化定制研发、生产服务。
比如金融链方面,钱塘通过直投和社会化合作的模式组建了22个生物医药子基金,总规模达140亿元,产业基金已投区内生物医药项目86个,并与浙江股权交易中心合作,打造全省首个行业类板块——浙江生物医药板,迄今为止挂牌企业116家,促成融资27.2亿元……
急企业所急 高效“助企”提升经济生态环境“能级”
不仅仅是斯微生物。
在上周日举行的浙江省MAH产业发展大会暨钱塘区MAH产业园建设启动会上,中国药科大学药品监管科学研究院研究员、副教授蒋蓉不由感慨,“杭州和钱塘在发展生物医药产业上的很多创新和尝试,值得大家借鉴。”
MAH,即药品上市许可持有人制度,该制度鼓励药物研发创新,被业界公认为是助推生物医药产业发展的一针“强心剂”。
作为该制度全国首批试点省份之一,浙江对这块创新“试验田”志在必得。2020年,全国第一张药品研发机构《药品生产许可证》“花落”钱塘,此后,全省首个生物医药MAH产业化服务平台、国内首家MAH持证转化先行示范产业园陆续“落户”杭州医药港,“一大波”创新先发要素的汇聚,也让钱塘形成了吸引产业投资的“最强磁场”。
窥一斑而知全貌。生物医药产业的高质量发展,正是钱塘完善健康经济生态环境的生动写照。如今,钱塘聚焦“车芯药化航”五大主导产业,加快构建现代产业体系,形成了智能汽车及智能装备1个千亿级产业集群和生命健康、新材料、半导体3个500亿级产业集群。
企业的茁壮成长,离不开充沛的阳光雨露:近年来,钱塘瞄准五大主导产业,发布“领飞计划”行动方案,推出产业新政50条,出台纾困助企二十二条,从减税降费、稳岗用工、用能保障等多方位加强助企力度。
人才是产业发展的主要根基和源泉,也是开展“助企”的具体落脚地之一。
除了设立“钱塘举才官”“全球引才合伙人”等人才招引举措外,钱塘还在全省范围内率先建立生物医药产业人才综合评价体系,发布《杭州市钱塘区生物医药产业人才评价实施细则》,探索“七维”(学历学位、从业经历、薪酬待遇、任职岗位等七个层面)加权赋分评价体系,目前杭州医药港已集聚14个院士团队,拥有领军型人才220余名,实用型人才3.5万余名。
一项又一项经验的“归巢”、服务的提升,指向一个更健康、透明的发展环境。接下来,钱塘将持续加强基础设施建设,加大人才招引力度,加速服务质效提升,加快理论制度创新,整体提升经济生态环境,助力打响“最佳营商看钱塘”品牌。